上海政府今年启动的一项惠民工程——免费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近期两个月来遭到了上海父母的热捧。221个覆盖全市70% 街道、乡镇的社区暑托班,计划招生1.6万人,实质报名人数却远超这一数字。
“40个名额,有300多个父母来咨询,两天之内报名就近百人了,不少父母早上7点就来排队。”上海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学校常务副校长周忠不能不在报名开始后两天之内,就叫停了“爱心暑托班”报名,一天之后,他又叫停了社区内“彩虹天地”免费兴趣班的报名。而上述两项计划,原定的报名日期为14天,“人实在太多了,无法。”周忠说。
10万元能给460名孩子一个快乐暑假吗?
最后,桃浦的“爱心暑托班”招了40名学生,“彩虹天地”项目招了420名学生。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这里会提供书法基础、素描基础、写意花鸟、民谣吉他等在内的27类兴趣培训。
周忠告诉记者,每年暑假,桃浦镇社区花在孩子们身上的经费都要超越10万元。
而据承办“爱心暑托班”项目的团上海委方面透露,市财政为这1.6万名入托儿童拨款300万元,每个承办街道、乡镇再给一些配套资金,有些街道还会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公益机构购买暑托班看护服务。暑托班只提供看护、礼仪常识、兴趣培养等服务,不提供语数外课程。
花10万元,为460名孩子提供暑假推广托管、兴趣班服务——这在不少社会上的早教机构看来,真的是“天方夜谭”。一来本钱保持不了,二来没“语数外”课程非常难招到人。
一家自称“全球能力早教领导品牌”的早教机构员工告诉记者,即使刨去房子租金本钱这一大头,用10万元钱服务460名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事儿。记者注意到,这家早教机构为3岁至6岁的孩子提供周一至周五,从早上9点至晚上5点20分的推广托管服务,20天收费7840元,标榜“全外教口语讲课”,还教数学、教汉语拼音。
记者获悉,从2012年开始,上海教委需要公办婴幼儿园“不参加假期班的孩子不再需要缴纳管理费”。这一规定,是为了遏制早年“婴幼儿园不放寒暑假,学生不来上课仍需缴纳管理费”的不合理收费而订。
但新规颁布后,虽给婴幼儿园孩子父母带来更多选择,但也令不少有意在寒暑假把孩子放在婴幼儿园的父母感觉“遭到影响”。公办婴幼儿园学生父母Semi告诉记者,由于暑假留校孩子不多,老师又想放假,所以婴幼儿园今年暑托班没办起来,她只能自掏近万元把孩子送到一家早教机构去上课。
近况:小学生暑假去处少而且“无聊”
与婴幼儿园孩子相比,小学生们暑假去处不只更少,且看上去更“无聊”。就在7月底,福建晋江市西滨镇的小学六年级小学生小军(化名)因不堪所谓“暑期班”重负,选择离家出走。今年暑假,他的爸爸妈妈给他报名参加了字画、语文、数学、英语4个“暑期班”。
小学二年级小学生父母戴莉霞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小学生们“无处可去”,不少人就会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父母为孩子报班实属无奈之举,“总不可以让他打游戏费时吧?”
因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令小学不允许办“课外班”,所有小学暑假期间均不开班,小学生们的暑期比婴幼儿园孩子更“惨”一些。他们没法去学校上暑托班,只能以“跑场”、“走班”的形式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民办教育机构、私人办班之间往返。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辛苦,负责接送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辛苦,负责出钱、排队报名的父母也辛苦万分。此前,北京少年宫就在寒假期间爆出“大门被挤成麻花”的新闻,父母凌晨4点排号就已经排到400号。
在上海,各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暑期也是人满为患。这种“公办的”、价格适中的课外培训资源成为父母的“最佳选择”。但一家颇为热点的青少年宫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从8月份开始就“不开班了”,“每年寒暑假人都不少,公办少年宫是紧俏资源”。
社区暑托班或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讲师维吉尼亚·希勒告诉中国年轻人报记者,美国孩子的暑假大多在社区和当地中学、大学办的夏令营中度过。社区内有公园、游乐场、游泳池、图书馆、书店等,这类地方全都免费向孩子们开放;附近中学、大学每年都会办夏令营,主题一般集中在体育、音乐、艺术、宗教、科学等范围,按周收费,实惠的几十USD一周,贵的一两百USD一周。
而在上海,记者注意到,除今年暑假刚最初崛起的、由上海团组织牵头主办的“爱心暑托班”项目外,“社区看护”在小学生暑假日常发挥有哪些用途仍十分有限,更多的“看护”功能被以“市场化”的方法抛给了社会;至于夏令营,公办学校一般不会开办,私立学校和社会上的教育机构却办得不少,能否参加,就要看父母“实力”了。
一家沪上较知名的教育机构,今年暑假推出每轮为期7天的“横沙岛智勇存活科技拓展夏令营”,就在上海崇明区域活动,每周每一个学生收费4880元;而另一个上海知名的私立双语学校,虽面向社区开办夏令营,却也收费不菲,国际营3万元至5万元两周,国内营数千元。
小学二年级学生昂昂在听说妈妈要给自己报“暑托班”时,跟爸爸妈妈大闹了一场,“我招哪个惹哪个了?都放假了还要我去上课。”去年暑假,昂昂跟着专程从外地赶到上海照顾我们的爷爷过了两个月,两个月里,他除去做暑期作业外,就是猫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爷爷说的话他根本不听。
今年,他要到桃浦镇社区上一个半月的免费暑托班,报名上了戏剧班和绘本班,老师都是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戏曲影视专业和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
上了一天课,这个原本计划“罢课”的男生回家告诉母亲,“将来我天天都要按时去上课,不然明年就取消报名条件了。”
Semi是一名在外企工作的八零后父母,她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上海的孩子们可以到爸爸妈妈工厂办的暑托班里上课,也可以在学校自办的实惠夏令营里学习独立生活,但目前,如此的活动机会基本都没了,“办社区暑托班是个好方法,即使适合收一些本钱费也没问题,重点是报名太难,一个社区才招几十个孩子。”
记者获悉,上海221个“爱心暑托班”分为7月和8月两期,每期每一个点仅招生30余人。团上海委一名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是第一年试点,明年将依据今年办班状况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