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个做爸爸妈妈的对子女都抱着很大的期望,并且为了培养子女花尽心思,甚至牺牲我们的幸福。但有几个人了解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在大学或是在研究生院,而是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就是从人之初就应开始。
人之初从何时开始呢?有专家觉得国内过去计算年龄从出生时即使一岁是适当的。由于胎儿在子宫内10个月不单是长大并且学习了不少东西,因此不可以不算是生命。在这10个月中他掌握了吃喝拉撒睡玩,有人已从超声波影像中看到孕中期的胎儿不但会吮拇指,还会用小手搔痒。大夫在孕期保健中非常注意胎儿营养,对身的发育极为看重,在心的发育中不少人想到了胎教。
不少年来大家对胎教研究颇多,主要办法多是想通过听音乐来培养将来小儿对音乐的兴趣、情操与才能。有人倡导使用胎教仪,也就是小录音机样物放在孕妇腹壁上放音乐,以便胎儿能更了解地听到。但后者作法有较多疑问,就是担忧通过腹壁的声音过强,对胎儿听觉有不好的刺激,因此不适合继续如此做。
总之,这类年的研究使大家认识到两点:一是通过腹壁、子宫及羊水,外面的声音可以传进子宫内,胎儿可以听到;第二点是孕中期胎儿脑已发育,可以有记忆。
因此,在妊娠期妈妈遭到暴力威胁打击,同样可以传入子宫使胎儿成长在恐惧、不安和压抑中。并且小儿出生后仍会在妈妈怀抱中继续受着这类威胁,这对小儿将来的性格特点行为可以导致深刻的影响。最容易见到的影响如婴幼儿期对妈妈的依靠畏缩,对周围的不信赖和恐惧,学龄期的学习困难,精力不集中,攻击性强,反社会性以致发生少年犯罪,成人后可能成为施暴者等风险。
专家据此为胎教提出了新内容,就是妊娠期不要让胎儿遭到任何不好的刺激,并且让他一直成长发育在温馨的环境中,这对小儿将来性格行为可能有着好的影响,因而可能影响其终生的前程。爸爸妈妈也可早些进入角色,加深与亲子的情缘。具体做法,可以从孕中期开始,爸爸妈妈多与胎儿交流,也可以起个中性的名字,在白天胎动多时拍一拍子宫,轻轻叫他的名字,然后与他说说话,爸爸妈妈也可以轻声欢笑交谈,室内同时放些轻柔的音乐等等。
因此,可以觉得性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教育宜从胎儿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