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也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不可以由老师一个人讲、一个人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如动员学生与老师一块探究、一块实验、比赛解题的速度、探讨解题办法和方法等,这种师生合作的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1、复习的目的:
扎实双基,激活思维.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怎么样变化,扎实的双基依旧是应付中考的必要条件。依据近两年物理考试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的特征,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需要。因此,在复习中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
2、具体做法:三轮递进复习。
第一轮:双基复习。
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程中的要点,实验,思维办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让学生回顾一遍,并自己构建常识互联网。目的是让学生历程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需要的入门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方位细致的认知。复习入门知识,不可以死记硬背,重点要弄清定义、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质问题中的应用。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升,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的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成。在此过程中重视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的办法。
第二轮:整理式复习。
以物理学科常识体系为模块,进行常识的整理和综合运用。在这个阶段,通过比较、类比、分类、总结整理,让学生全方位驾驭物理常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总的提升。对一些近似现象、定义和规律要加以区别。对于不一样的常识体系中的内容,也要依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归类整理,如速度、路程和时间,电流、电压和电阻,水平、体积和密度,压强、重压和受力面积,这类量之间关系的认识,运用中有哪些相同和区别呢?密度、电阻、比热容、热值,这类量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对基本定义和规律有全方位的认识,贯通所学的基本定义和规律。在这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对此进行全方位透彻的剖析。同时重视一题多变,旧题翻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切忌就题论题,只顾找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培养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考虑的习惯。
第三轮:专题复习。
分别设置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问答专题等。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中考试题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教师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况变化,当令地对学生进行应考方法、方案、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在常识上、能力上、方法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应考筹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个学生都胸有成竹。
3、应考心态
一方面,应渐渐使学买卖识到:事情越急,越应慢慢做.
其次:每当自己感到紧张时,就想一下自己复习的全过程.当然,平和的心态还是要打造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四.辅导书选择
第一,对基本定义及规律应有详细的介绍.
第二,每一个章节要有常识互联网.第三,练习题目有较强针对性,有新意,贴近学生的实质水平.
五.关于文理科平衡
我觉得文理两科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而绝对不是对立关系.譬如: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涉及到物理学中能量的问题,“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蕴含了扩散现象。"等等均能体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故中考复习过程中“文理”都不可以忽略。
六.技巧领会
从教十多年来自己觉得:物理最为要紧的就是定义和规律,特别是定义.定义教学应从日常来到日常去.做习题的目的就是加深了解定义和规律,切莫本末倒置.复习还是要把理解定义作为重点,定义理解好了,适合练习,成绩自然提升. 特别强调的是,复习的过程,同样是学生常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方位和谐进步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切忌为应试而复习,搞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第三推入应试教育的泥沼。教会学生复习的办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应是教师一直不渝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