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家庭起步做好孩子的责任心培养

   日期:2024-06-01     来源:www.wvmdt.com    浏览:733    
文章简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大家需要高度看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大家需要高度看重,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父母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起步,从平时生活小事抓起。孩子责任心的进步特征与在成长中所起有哪些用途是什么呢?

孩子的责任心不是忽然出现的,它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培养,父母要依据孩子不同年龄的进步特征采取相应的教育需要与手段。

3~4岁的孩子是被动责任阶段,能根据父母的指令完成肯定的任务,父母带养孩子也比较顺手,但这个时候的孩子只不过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

5~6岁的孩子是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了解我们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别人提醒,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点期。

6~7岁的孩子是理解责任阶段,认识水平进一步提升,不但了解要对自己、对爸爸妈妈、对小朋友负责,还初步了解要对社会负责,比如出现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他由认识层面向行为层面转化的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高,需要父母继续培养。

小知识,培养责任心的教育内容:

A.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父母应该教孩子掌握做下列事情:

★玩完玩具,可以整理整齐。

★不玩火、不玩电、对陌生人维持警惕性。

★我们的事情自己做。

★经过努力完成任务,有收获感。

★做错事情,有后悔的情感。

B.培养孩子对别人负责,父母应该教孩子掌握做下列事情:

★同伴求助时,想提供帮助。

★跟同伴游戏时,能倾听和接纳建议。

★家生活病或不舒服时,了解问候和关心。

★做错事情,了解道歉和改正。

★记得自己向同伴和家人承诺过的事情,并争取说到做到。

C.培养孩子对集体负责,父母应该教孩子掌握做下列事情:

★喜欢上婴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

★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想与小朋友推荐我们的玩具或图书。

★在竞赛性活动中有集体荣誉感。

D.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父母应该教孩子掌握做下列事情:

★爱惜环境,不随便丢垃圾。

★爱惜公物,不随便破坏。

★向贫苦、受灾区域捐赠后感到高兴。

★了解国旗、国歌、国徽,为中国的荣誉欢呼。

不同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该使用什么区别的办法呢?

1.对3~4岁的孩子说话,应该注意措辞准确,明确传达任务与需要。

这个时候的孩子抽象思维水平还不高,很难理解一些比较笼统和概括的词语,比如母亲需要把玩具整理好对3岁的孩子来讲就比较模糊,什么是整理好?如何做才算整理好?母亲可以把需要描述得便于操作,比如汽车该回车库了画笔和笔帽是好朋友,不要让它们分家如此的需要非常具体,也非常有趣。

2.对5~6岁的孩子用我式句型说话,唤起他的责任意识。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自我认识水平提升了,喜欢用语言和行为表达我们的怎么看。大人不要以为孩子都懂事了,可以说到做到,所以常常用你式句型你最好你应该你一直来命令孩子,如此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不利于他自觉履行责任。假如父母换成我式句型,孩子感觉自己被尊重,更容易唤醒他的责任意识。我式句型的基本结构是:当时候,我感觉当时候表示父母发现的问题,我感觉是传达父母的感受,说明孩子的行为结果导致的影响,使他一个人意识到不适合行为的后果,以此增强责任意识。

3.带领6~7岁的孩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提升孩子的责任水平。

孩子的品德是根据从近及远的顺序进步的,先掌握对自己、对同伴和家人负责,然后掌握对集体和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比较抽象,父母单纯讲大道理成效不好,可带孩子观看和参与义演、义卖、捐助等公益活动,并跟他仔细讲其中的道理,鼓励孩子为公益事业绘画、签名或捐赠等,这都有益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心有什么原则?

1.我们的事情自己负责。对应当自己做的事父母需要给婴幼儿一个明确的需要和范围。如需要婴幼儿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要整理好;答应其他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可以说话不算数;但凡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地做完,不可以让其他人来替你扫尾;做错了事情不逃避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和弥补过失等等。父母应该注意的是:责任心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提升婴幼儿的责任意识,每件事包办代替,替孩子承担责任,这是一种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

2.注意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强化。对儿童积极责任行为的准时强化也是培养儿童责任心的一条要紧渠道。儿童责任行为常常表目前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如自己整理玩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爸爸妈妈要擅长察看,在平时的小事中发现孩子的亮点,并给予准时的强化。

3.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提升孩子做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随着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如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其他人的事没做到,就会致使其他人的不信赖等。爸爸妈妈可以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法对孩子进行并领会到责任的重要程度。

4.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行为榜样。爸爸妈妈自己的责任心水平在婴幼儿责任心的形成和进步中起着尤为重要的榜样用途。一个负有责任心的爸爸妈妈,孩子也习得相应积极的行为方法。因此,爸爸妈妈应高度看重自己言行,以身作则。

父母在培养孩子责任心时,必须要注意力所能及,不可以过度扩大孩子的能力。不然,即便孩子主动承担的一些责任,但完不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另外,在处置孩子的过失时,要讲道理,同时也应该注意把握孩子是不是尽力了这个尺度,预防冤枉孩子,这也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