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婴幼儿启蒙教育三十多年,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探索“游戏课程”的内涵与外延——这就是静安区南西婴幼儿园园长洪晓琴。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并建设南西婴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新一代接班人,多年来,洪晓琴一直在考虑,应该怎么样承上启下,更好地深化“游戏课程”,让早期教育和智商开发的关注点更集中在婴幼儿身心的进步,与人格社会化的提高上。
打破固有幼教模式 开创游戏教学新办法
20世纪80年代,传统的讲课方法和“灌输常识”的理念主导着学前教育的进步方向,婴幼儿教育模式与小学教育模式过于相似,致使学前教育太过重视常识性的“误区”。然而,这并没阻挡南西婴幼儿园“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教学新路径”的想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西婴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在社会的质疑声中诞生。作为一个与当时社会背景并不完全相容的产物,“游戏课程”在进步初期遭受了各式各样的阻力和怀疑。
“‘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的,大伙都觉得孩子应该从小就以学习为主,打游戏是费时和耽误孩子的行为,所以大家的‘游戏课程’在刚开始并不被社会认同和同意。”洪晓琴向记者回忆起“游戏课程”在探索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但大家从刚开始就觉得,教育的见地不可以太过狭窄,婴幼儿教育应立足于为孩子的终身幸福服务。在婴幼儿时期,个性的培养远比常识的灌输更要紧。所以大家把‘游戏课程’的打造和进步一代代地坚持了下来。”
在洪晓琴看来,儿童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自然的表达,儿童的个性也能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进步,“游戏课程”在不抹杀孩子个性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进步空间,这会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好的基础。
寓教于乐提高婴幼儿感悟力
没规矩不成方圆。游戏规则的设立,是南西婴幼儿园游戏课程中至关要紧的一部分。“好的规则能帮助婴幼儿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观念;比如,角色饰演游戏。老师通过对大夫的角色定位和饰演需要,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大夫应是救死扶伤、亲切温顺的白衣天使。”洪晓琴表示,通过规则的引导,儿童在游戏中自然能真切生动地形成好的社会观念。有的对老人、保姆不够尊重的儿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饰演,也渐渐改掉了这类不好的习惯。“不让老人帮着背书包、主动给保姆倒水等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自己学习到的,可能一味的说教反而用途不大,要给孩子自由感悟和学习的环境与空间。”
好的教育不只依赖规则的引导,还需打开知道儿童的窗口。“在游戏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孩子平时压制的一面容易得到呈现”,洪晓琴表示,“假如不通过游戏,老师可能非常难客观评价和真的知道一个孩子,而孩子的缺点和亮点也没办法被准时发现和挖掘。”洪晓琴告诉记者,他们能从游戏中儿童频繁地发脾气、打人和摔娃娃等行为中,发现儿童性格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其父母的交流交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准时纠正。“除去准时发现问题,游戏也让大家看到一些孩子平常没表现出来的亮点。比如,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了很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遭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后,表达欲得到激起,从而变得越发开朗和自信。”洪晓琴表示,游戏不只为儿童搭建了全方面展示我们的平台,也为老师提供了知道儿童的最好渠道。
当然,南西婴幼儿园的游戏课程从未摒弃常识的教授,在洪晓琴看来,“寓教于游戏”的方法对提升儿童的感悟能力和学习力更有帮助。“比如,‘摸口袋’的游戏能加深孩子对几何体的认识;数字牌的玩耍,能让孩子轻松记忆单双数、相邻数等;而‘按名字归类玩具’的办法,更能使孩子在愉悦地状况下认识汉字......”洪晓琴向记者介绍了南西婴幼儿园多姿多彩的游戏课程,她表示,在游戏中学习,儿童的多元感知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得到创造和培养,这比传统的课程更有益于儿童的智商开发。
组建出色团队塑造“游戏学校”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步,南西婴幼儿园的游戏课程已逐步被社会同意。但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前行、扩大其社会干扰力,需要付出的努力还不少,第一就是要增强师资力量。
“游戏课程的践行和推广当然不可以只依赖我自己的力量,打造出色的团队才是达成目的的根本办法。第一步,就是挖空心思让‘游戏课程’这一理念扎根于每一位教师心中”。洪晓琴告诉记者,在早年担任第一个游戏实验班班主任时,她对该课程也持有怀疑和不理解的态度,但看到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和进步后,她开始认可和热爱这一教学办法,并为之努力到今天。所以她觉得,理念的培养是打造出色团队的重点。“在宣传理念的过程中我也遇见了不少困难。譬如,大多数老教师的固有教学思维在短期内很难转变,他们觉得传统的课程效率远高于游戏课程,于是对游戏教学办法产生抵触心理。”
为知道决难点、达成目的,洪晓琴孜孜不倦地向教师们传递和讲解游戏课程的理念,并对积极设计游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老师进行奖励。“此外,我会进一步运用三个‘搭建’:‘搭桥——即新教师配跟班师傅,让新教师在进园之初就得到最好的理念传递和经验传输;‘搭台’——创设教研组园、个人课题推行等多种舞台,让教师有机会展示我们的实践成就、学习别人的经验;‘搭梯’——为有特点、有潜质的教师提供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如出国进修和培训等,洪晓琴告诉记者,她期望通过进一步落实和健全三个“搭建”,达成不断扩大、优化队伍的目的。
洪晓琴的理想是塑造一所“游戏学校”,“我期望有更多幼教能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孩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玩’,从而让孩子达成快乐地玩、有效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