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父母就有哪些样的孩子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坛里,就怎么样做一个好父母,头发花白、年近七旬的陆教授操着京味儿十足的中文,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给了父母八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家庭教育以抚育为主,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决定性有哪些用途,主要影响孩子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心理素质。
“譬如一个父母捡了3000元,并不停地在孩子面前说‘我如何这么幸运捡了3000块钱,这个钱我要如何如何花’,那样这个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贪小实惠,也不会拾金不昧”,陆教授说,“再譬如,楼上的住户发出非常大的噪音,经过协调楼上住户已恢复安静,但楼下住的父母仍旧不依不饶用墩布使劲地敲天花板以报复他们,这家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得理不饶人、报复心较强”。
“我遇见不少父母,问我有哪些方法能把孩子教育好,有些整天问‘我该如何解决’,其实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办法的问题,还涉及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素质等,我的第二个建议是爸爸妈妈的教养方法决定孩子的将来”,陆教授说,父母有四类型型:权威型、放纵型、过分娇纵型、民主型。她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典型的权威型妈妈,从小教育孩子非打即骂,“‘我妈打我,我不敢吭声,我妈打我爸我也不敢吱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坚决不要孩子,怕自己也会忍不住重蹈妈妈覆辙也打孩子”,陆教授倡议做民主的父母,打孩子带来的就是他的反叛,指出放纵的爸爸妈妈愈加多了,譬如异地工作的、忙于做买卖的与进城自觉得混得很好的农民工,带来的问题是“因为缺少关爱,孩子青春期一有人勾引立刻就跑”。
大部分父母目的直指世俗的中国式成功
“我的第三个建议就是与孩子维持对衡的交往式讨论,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少人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问题是你筹备让孩子往什么地方跑?对于中国式成功,说透了就是钱多、有地位,大部分父母内心深处的目的直指这种世俗的成功,事实上,有钱未必就幸福、快乐”,陆教授毫不客气地说道,并以我们的孩子来举例。
“我的儿子从小学习差,成绩常常倒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不想上高中了,就上了一个很好的中专学服饰设计,一天他说‘周围的人都上大学了,我如何就不可以上大学呢’,于是决定通过成人的形式考大学。他非常努力,最后考上艺术类本科。后来儿子又要出国读海外的职业教育,在加拿大拿到了一个电脑动画方面的证书,回国家公务员考试了公务员进入国资委,再后来又进入央视,在技术上一直都非常拔尖。总结我儿子就是他干了想干的事儿,活得简单而快乐。有人对我说你儿子成绩差成那样你不焦虑就是奇迹,他的成长说明逼孩子不管用,要让他一个人选择。”
比打游戏更可怕的是网上交友
第四个建议就是知道孩子成长过程的全方位性。陆教授提醒父母说,而今比打游戏更可怕的是网上交友。一个学习好、在大伙眼里是好学生的少女才十二三岁,背着爸爸妈妈在网上交了一个男友,每周出去幽会,在一次开房中女生由于开心致使血管瘤发作最后成了植物人。
“青春期萌动与是否好孩子没多少关系,做父母的要察看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不可以只关注成绩,你若不管孩子就危机重重”。
陆教授的第五个建议是警惕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分期望、过分替代保护、过分隔膜、过分放任。“我去美国探亲就发目前美国的空地上都是孩子在进行体育训练,美国家庭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以后可以自我管理自力更生。而中国人对孩子的期望则过高,对普通的孩子实行精英教育。要把你的孩子当成独立的进步的主体。”
孩子跟比他差的孩子玩母亲们要能同意
第六个建议是家庭教育不可以忽视价值观的培养。具体说,就是给予孩子物质支撑、精神支撑和社会支撑,物质支撑包含孩子的学习力、职业能力,帮孩子选择一份职业,与拥有独有些技术。精神支撑就是坚定信仰、健全人格,注意培养孩子与外面交流的能力。社会支撑指的是有规则感,可以与人交流、合作。
“学会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我的第七个建议,爸爸的角色非常重要,孩子母亲可以记录父亲一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每次有没半小时?爸爸有多长时间没和孩子一块做某一件事?”陆教授建议以“孩子的规则”这个视角来考虑问题,父母可以做到区别接纳与赞赏,也就是说,孩子有的言行你不赞赏,但你能理解、接纳。
“尤其是做母亲的,不少人都不愿孩子跟学习比他差的孩子一块玩,但或许孩子感觉跟如此的孩子玩没重压,所以母亲们要能同意。”
和孩子做朋友,父母从只聊自己开始
最后一个建议是运用科学的教育办法。就如何表彰、奖励和鼓励孩子,如何批评、惩罚孩子,如何让孩子听话,陆教授一一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
表彰、奖励和鼓励:要准时、明确和具体,实事求是、恰到好处,承认孩子的真实情况,而不可以只承认你所期望的情况;承认孩子的进步和获得的收获;不一味挑错;以精神奖励为主,尽可能不用事先许诺物质奖励的办法。
批评、惩罚:不将批评人的情绪和被批评人的过失相混淆,批评孩子的过失而非孩子本人;不因目前的错误而否定其以后和过去,需要要让孩子了解错误所在和缘由,要向孩子讲清错误所在、后果与你的感受、态度;惩罚不是打骂,而是限制、剥夺孩子的某些权力,或让孩子用我们的行为补过。
如何让孩子听话:用正面的语句,去做一件事比不去做一件事容易得多,和孩子有固定的谈话时间,说“我”而不谈“你”,用叙述我们的感受及对孩子的期望来代替指责和命令;说出你的真实意思,并对所说的负责,积极倾听,让孩子了解你知道和一定他所说的话和所表达的感觉。天天家都有一段轻松的时间,大伙坐在一块表达感情,表达温暖。
陆教授说,有一个爸爸,为了缓和和儿子的关系,尝试每周请儿子吃一次饭,吃饭过程中这位爸爸就只讲自己近期的生活、工作上的事情,时间久了,儿子也想向爸爸打开心扉,什么都聊,聊得更多的是各自的生活,就这么聊了一年,父子关系愈加好。“假如你家有小学四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你也可以尝试这个方法,固定时间和孩子聊聊天,孩子就能把你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