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取消中考一考定终身能否推进评价体系改革

   日期:2024-10-17     来源:www.hnqinglei.com    浏览:711    
文章简介:云南取消统一中考  云南教育厅近日宣布,从2010年起,云南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改由各学校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初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从2009年秋天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推行,考试考哪几科包含中学...
取消中考一考定终身能否推动评价体系改革

  云南取消统一中考

  云南教育厅近日宣布,从2010年起,云南将取消全省统一组织的中考,改由各学校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两项指标择优录取高中新生。初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从2009年秋天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推行,考试考哪几科包含中学阶段所学习的13门课程。

  体现多样化过程性评价理念

  主持人:云南的改革取消了中考“一考定终身”,但各科的学业水平考试仍然现实地存在,这种“取消”在实践中会带来什么成效?能否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张伟:评价是一种导向,将过去的一次终结性评价变为“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使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学习过程都变得要紧,达成了过程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13门课程都要考,这本身无可厚非,学了就应该有考评,问题是怎么样考。不同学科考试方法应体现学科特征,要预防13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演变成过去中考的“加大”版。

  毕咏慈:目前还没看到云南“中考新政”的推行细节。从中考的选拔性特点与进行了类似变革的省市实践来看,用综合素质评价区别学生在实践中非常难操作,而各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之和仍将成为中考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所以大家的期望值不可以过高,一方面它没从根本上改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模式,其次,它对素质教育中的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个重点环节没太多触及。

  王晋堂: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试,在命题、组织考试、阅卷、评分等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严肃性高,结果靠谱。而学校里的每一次学业水平考试很难达到这种水平。北京中考曾容许各区县自行命题,后来又收回由市里统一命题,其经验可供云南参考。“一考定终身”未必错,问题是命题应该尽可能向素质教育的目的上靠,重点考查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策略需要科学可行

  主持人:云南新政将突出综合素质评价,但很多人对综合素质评价操作中的公平、公正性心存疑虑,怎么样看待这种疑虑?

  张伟:要设计一系列实行中可操作的运行规则,才能保证政策在推行中不走样。公众担忧综合素质评价被势力、资金侵蚀。在实质操作中,大家可以变综合素质评价的“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将标准、操作程序、评价职员、对职员的需要和评价结果公开,如此才能取信于民,消除公众疑虑。

  毕咏慈:“综合素质”是一个尤为重要却比较模糊的定义,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公认的概念和测量办法,诸如什么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什么内容,如何评价等问题都有待研究。因此,大家出现疑虑和担忧是很自然的。我觉得,评价标准宜粗不适合细,实质操作应重过程对学生的引领,轻结果对学生的区别。

  王晋堂:任何改革都需要拥有肯定的首要条件条件。取消中考统考的条件至少有两条:一是初中升高中重压不大、角逐不激烈,高中校建设和进步比较均衡。二是取代中考统考的办法比较科学可行,其公平性可以为社会认同。就综合素质评价而言,我见过很多评价策略,譬如北京的策略是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来评价。如此的策略在用中容易出现“同质化”。第二,教师在评价学生、写“缺点”时下不了手,也会在公平客观上出现问题。

  应更关注学校特点及学生个性

  主持人:云南取消中考的消息引起各地热议,质疑声和赞扬声均有。这种变革方法最值得关注的是什么?大家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这种中考改革?

  毕咏慈:近几年,和云南一样,很多区域都在积极探索中考规范改革,我觉得值得关注的包含:一是怎么样突破单纯以学科分数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老套路,达成招生方法多元化、评价依据多样化;二是怎么样发挥考试模拟试题在引导学生培养革新思维、发散思维、关注社会等方面有哪些用途,而不止是学科常识的载体;三是怎么样兼顾改革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与对初中学习的引领性之间的关系。

  张伟:课程、师资、评价一直被觉得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三大主题,其中公认最难的是评价。与高考考试规范基本同步,国内各地中考规范也有30多年历史了,中考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云南敢于尝试改革值得一定,推行中可能要关注两个问题:学校的办学个性和特点,与学生的个性和拔尖人才的培养,说到底是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

  王晋堂:国内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现在大学毛入学率已达到23%;而像北京等一些发达区域毛入学率已经超越50%,渐渐普及化。同时,因为基本国策实行多年,中学生数目降低,这类状况为中考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特不要说明:因为各方面状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