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门反锁可能有多种缘由。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孩子正在寻求独立和自主权。他们可能期望有我们的私人空间,以防止别的人的干扰。其次,这也会是由于孩子感到不安全或遭到威胁,因此想要保护自己。
孩子反锁门的心理
1、孩子长大后,会有保护隐私的意识。他们不喜欢我们的东西,被爸爸妈妈随便翻身。孩子七岁的时候就有这种意识,但不少父母不会尊重孩子,所以一直用这种锁门的方法来保护自尊。
2、孩子和爸爸妈妈的关系越紧张,他们就越喜欢锁门。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离别的表现。当孩子和爸爸妈妈呆在同一所房屋里时,他们会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厌恶感。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他们会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锁上门。
孩子反锁门的解决方法
和孩子打造明确的界限感
家庭里面的界限是让每一个人保有我们的独立感,爸爸妈妈该放下时就得放下。很多爸爸妈妈假借爱的名义,强行进入孩子的“房间”,期望孩子打开房门,在我们的“注视下”,根据我们的意愿成长。却不知,越是约束,越是抗拒。
伴随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就会反抗父母的介入,变得逆反,会用种种父母很难理解的方法进行反抗。父母不要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更要引导孩子打造明确的界限感,要理解孩子想要独立空间的愿望,这是必经的过程。
改变和孩子的交流方法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交流方法,恰好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用的方法:聊天都变成了说教,怎么说最后都能落到“你要认真学习”上;探讨变成了审问,审问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事,有没认真听课;假装给孩子自由,却需要孩子选择自己期待的那一个选项……
在与孩子交流之前,先摒弃掉以前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先把说教、审问的方法都扔掉,想想孩子背后的心理动机。当孩子遭遇交流不畅,自我心理需要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容易发生和爸爸妈妈争吵,吵不过爸爸妈妈,只能反锁房门,自我内耗。
无论是把自己锁起来也好,争吵也好,都是在对父母发出信号:我想和你好好交流,可你却从来不听我的心声。
改变,从对话开始;对话,从倾听开始。爸爸妈妈放手焦虑,和孩子平等交流,换位考虑,不要一味指责。有了优质的交流打底,孩子们会更容易合作,也更乐于听爸爸妈妈的话。
当孩子在和爸爸妈妈建议发生不一样的时候,会躲进房间,这个时候大家要给孩子一些时间,等孩子想交流了再交流,不要去逼孩子。
孩子不愿与爸爸妈妈交流是什么原因
1、爸爸妈妈跟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有问题,长时刻的责备可能超理性的讲道理深深的损伤了孩子。孩子的心里就会构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爸爸妈妈不会一定或赏识自己,一块还处处被指令可能道理限制。
2、单亲家庭可能留守家庭由于长时刻爸爸妈妈两边教育与陪同的缺失,让孩子心里的等候或巴望未能得到认可。孩子没办法与爸爸妈妈共享谈论自己日子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日渐地孩子的心里就会构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爸爸妈妈并非真的爱他,虽然看上去自由可是孤单、伤心的心情环绕一向没办法散失。
3、长久以来爸爸妈妈对孩子只不过关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去重视孩子这个人本身。孩子的心里就会构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爸爸妈妈只关怀他的学习,向来不会关怀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