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专题05 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考试考试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

   日期:2025-01-27     来源:www.hnhmn.com    浏览:726    
文章简介: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考试】 1、【2019年高考考试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考试】

1、【2019年高考考试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有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可以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尤其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多数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赏析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赏析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哪些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哪些样的评价?(6分)

 

2、【2019年高考考试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年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我们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势力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期望自己能凭着真才实学通过正常途径进身,而不愿去探寻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意同意其他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如此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哪些用途?(6分)

 

3、【2019年高考考试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漂亮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7、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与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哪些不同?(6分)

 

4、【2019年高考考试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剖析。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哪种生活态度?(5分)

 

5、【2019年高考考试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需要作答。(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倚赖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适合的一项是(3分)(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非常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天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伴随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分)

 

6、【2019年高考考试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气质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旧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解:【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闻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觉得,不论如何描画无盐也没办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可以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觉得,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示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总是包括“画外音”。下列剖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喜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日常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时候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风韵。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源自生活。

15.日常没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依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7、【2019年高考考试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怎么样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剖析。(6分)

 

 

 

 

 

【2019年最新联考模拟】

1、【福建三明2019届高中三年级高考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

苏  轼

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合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心。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乎境上明显不同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2、【浙江舟山舟山中学2019届高中三年级下学期高考考试最后仿真卷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谢  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3.“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表达方法。

4.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怎么样变化的?请简要剖析。

 

3、【四川广安、眉山六市2019届高中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7月6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③。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张满弓弩。②十石:极言费力之大。石,古时候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一项是(    )

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

B.3、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便身,突出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

C.下面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比,突出人不如牛马的残酷现实。

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8.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

 

5、【黑龙江绥化第二中学2019届高中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  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缘由,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新年热闹欢乐的氛围。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同时又通过元日的风俗来寄托我们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处境有关。

10.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置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剖析。

 

6、【晋冀鲁豫四省2019年名校联考高考考试语文三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

杜  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地方,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自然地产生。

C.5、六两句,写积雪飞霜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打造了浓厚的抒情环境,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12.从全诗看,诗人“多感伤”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请简要概括。

 

7、【江苏苏州、无锡2019届高中三年级最后一考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3.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点。

 

14.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8、【吉林长春2019届高中三年级水平监测(四)语文考试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5.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倚”字将春季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打造环境。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依依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是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6.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剖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历程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