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年初九,2月13日,上班的第三天。
小敏在父母群收到了老师的微信,布置了一大堆任务,督促孩子写寒假作业、给孩子安排家务、让他们少看电视少看手机、多带孩子训练训练或者出去走走....
刚上班忙的焦头烂额,父母自然心里不开心,有些甚至直接委婉的怼了回去,春节了,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高兴,其他的可以缓缓么。
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又发出了一条信息,“寒假太快乐了,能同意开学之后的落差么?”
父母群里,由于老师这句话,又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但小敏是做记者的,瞬间心猛地跳了一下。
由于去年新年过后刚开学,在他们所在的城市的一所学校,曾发生过一块跳楼事件。事情的起因非常简单,寒假作业完成的潦草,被老师讲评的时候点了名。
结果,才10来岁的孩子,居然直接冲出教室,直接从二楼跳了下去。所幸教室在二楼,才没酿成最大的悲剧。
大喜之后常是大悲。
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讲,由于假期太快乐和爸爸妈妈言听计从,常常在开学后,同意不了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正常的批评,甚至是点评。
每一个学期开学,都是孩子自杀的高峰期,而在媒体报道最为集中的2017年秋天开学季,一个月内10名中小学生跳楼。
17年9月7日,南京珠江路某小区一初中三年级学生跳楼;
9月14日,汉中一高中一年级男孩坠楼;
9月14日,城固一中一学生从学生公寓楼五楼坠亡;
9月16日,合肥十岁男孩,留下书包和遗书,从34楼坠楼;
9月17日,杭州一初中三年级女孩坠楼,由于用手机发生争执而跳楼;
9月17日,杭州一名小学四年级小学生,忽然从学校教学楼的四楼跳下,所幸双脚骨折,没生命危险;
9月18日,清晨6点40分左右,无锡一初中三年级女孩坠楼,从6楼坠楼;
9月18日,湛江一名高中生跳楼;
9月20,南京某学校一初初中生跳楼
……
即使在日本,也是开学日自杀率最高。
在小敏的城市,2月21日小学开学,也就是说,只剩下10天了,小敏首次感到对于时间的恐慌。
而老师,让父母督促孩子写作业是让孩子开学时降低挫折,安排家务和体育训练是磨砺心志,多出去走走是让孩子见见世面。
这类事情,假如爸爸妈妈不在乎,真的会害了孩子。
二
开学季孩子自杀是什么原因有不少,譬如前后对比的落差,对环境的不适应,挫折与打击,但最根本的,还是目前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了。
由于即使不是开学,孩子有时也同意不了一点不如意。
去年,陕西一个10岁的小姑娘,带糖果去学校,因不符合学校规定,被老师批评后,跳楼死亡。
死者妈妈提供的截图显示,在一QQ群内,一名老师发布文字并附照片。
“经调查,昨天带糖的有以下同学”。
“学校是不允许带零食的,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尤其是有些同学上课偷偷在嘴里嚼糖,影响自己念书”。
随后,带糖果的父母都被请到学校将糖果取回。
但哪个知,在放学途中,小姑娘并没回家,而是选择用极端的方法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个生命的失去,让大家痛心,更让大家深思,为何一场本属正常的批评,会酿成如此的悲剧,而如此的悲剧又为何持续的重演?
依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每5个初中生就有1人有过自杀念头。
目前的孩子成了不可以触碰的气泡,只须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要死要活。
但吃苦和挫折肯定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假如说孩子连一点正常的批评都同意不了,又怎么样面临日常的风风雨雨。
大家应该了解,对于孩子来讲,比IQ、情商更要紧的,是逆商,是抵抗挫折的能力。
三
其实,在不少爸爸妈妈心里都觉得,孩子还小,内心非常脆弱,所以不可以批评。
他们总是以爱为名,为孩子包办所有,并觉得“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但事实真的这样么?
去年,一则名校生在家啃老7年的新闻过去刷屏。
82岁的丁婆婆有一个儿子,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奥创士学位。
妥妥的名校+海归,可以说一直就是其他人家的孩子。
哪个知,自从12年学成归来后,8年时间儿子居然都没出去工作。
靠着妈妈接济生活,在家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垃圾堆在墙角,房间从来不整理。
而丁婆婆几年前得了尿毒症,每一个周都要去医院做三次透析。退休薪资总共3500,看病就要花两千多,还要养一个48岁的儿子深感无力。
丁婆婆苦劝儿子去工作,但儿子如何都不愿,还说,是妈妈毁了他的前途。
无奈之下丁婆婆将儿子告上法庭,让他承担赡养义务,就是为了逼迫儿子能出去找工作。
但律师告诉丁婆婆即使是胜诉,儿子假如不去工作法院也没方法。丁婆婆只好撤诉。
丁婆婆说:“都是我们的过分娇纵毁了儿子,小时候儿子学习好,就特别宠他,样样包办,致使了儿子过分依靠。”
爸爸妈妈以为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为孩子包办就是爱孩子。
但没那个孩子是一天长大的,假如一直活在父母的温室里,那样等他长大了,他面临的一点小挫折,就是生活中过不去的坎。
就像丁婆婆的儿子一样,到头来还会埋怨,是妈妈的爱毁了我们的一生。
四
没钱人的孩子在富养孩子,富人的孩子却在持续的让孩子吃苦。
乐嘉曾把5岁的女儿灵儿送到少林寺去习武,天天早晨5:30起床,跑步3公里后开始练功,早功午功晚功各2小时,晚上8:30前睡觉。
有人留言说,摊上你这么个爹,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确实,这么小的女生,家又不缺吃少穿,送去少林寺吃苦真的极少见。
后来乐嘉在微博上道出缘由:
女生家,没生在王室,不可能一生时刻有人照料你,送你进少林寺两周,吃点小苦,练点功夫,强身健体,学习自救。
他还说,父母一直自我设限,低估了孩子的潜力。
是啊,孩子没那样娇弱,吃不能一点苦;大家也没那样强大,可以护的孩子一生周全。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而在西方国家,爸爸妈妈们常见的认知就是,比学习更要紧的是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德国,中小学生会借助假期到南美洲和非洲,去同意生活的训练。
在美国,有的州立学校规定,学生需要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至于犯了错误的孩子,在家庭有沉默惩罚法,在学校有禁闭室,在社会上还有少年法庭。
与其让孩子们长大茫然而无助,不如目前就让他们多吃点苦,摔打出直面生活的能力。
五
最聪明的爸爸妈妈,其实都了解,自己不可能保护孩子一生周全。所以,比一直给孩子打伞,更要紧的是教会他一个人打伞的能力。
1)掌握说不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必须要掌握对孩子说不。
由于这时,孩子还小,假如有不满,一般只能用哭鼻子来表达。抓住这个时期,告诉孩子,只有适当的需要才能被满足。
孩子就会在这种拒绝中了解,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不是所有些愿望都要被满足,进而逐步打造起界限感和心理同意能力。
2)掌握放下
这个世界上所有些爱都以聚合为最后目的,只有一种爱以离别为目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所以,爸爸妈妈要掌握放下,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自己买学习用品、自己掌握处置和同学的矛盾...
让孩子在“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过程中,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能在顺境时不过分得意,逆境中也能调整自我、坦然面对。
3)正确归因
孩子摔倒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说:“都怪地板,把孩子摔倒了,母亲助你打地板”。
如此做就是在教孩子推卸责任,把我们的失败看成是其他人是什么原因、环境是什么原因,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
而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告诉他们摔倒是我们的责任,跟地板和别的人都没关系。
孩子掌握正确归因,能更了解查找原因的根源,也能提高自我的责任感。
4)见见世面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成天都是学习。父母可以带孩子旅游增长见闻,运动训练身体,外出结交朋友。
当孩子的见识得越多,历程得越多,他自己和世界就会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更高的承受力。
脆弱的孩子不是一天培养的,坚强的大人更不是一夜蜕变的。
作为爸爸妈妈,大家不求孩子有多高的生活收获,但起码不可以让他遇见一点小的不如意,就用颓废,甚至是轻生。
别到了那时才了解,对于孩子来讲,比学习更要紧的是,教会他怎么样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