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其实是一件‘成全人’的工程。”
在中教君近期参加的一个平台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表示:“虽然天天都有人在营销推广着各种各样的‘成功学’,但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觉得,成长比成功更要紧。”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伙追求的锦上添花。”于丹说,“培养孩子拥有完整的常识结构、完善的人格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会让孩子获得全方位的成长,而不是只关注标准答案,只关心考试分数。”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该怎么样正确看待成功与成长?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最该教给孩子的是什么?一块儿看看于丹老师的发言吧,可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成长比成功更要紧
尽管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叫嚣着成功学,可是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要说:成长比成功更要紧。
成长和成功之间是个哪种关联?成功的基本含义是目的达成,强调的是结果,而成长强调的是过程;成功是一种外在的社会考量,成长是一种内在的生命指标;成功有时需要不少的外在机会,是片段性的,但成长是终身的,是一种心态和一种状况。
大家今天强调速成的成功学太多,关于按部就班的成长说得太少,强调人进步的规模太大,但对于规则强调不足。
关于幸福教育,大家已经给孩子承诺了太多,但关于苦难教育明显不足,鼓励孩子要大有作为的雄心梦想太多,但有所不为、价值底线的建设也还是不足。
针对这几多几少,我想跟大伙来谈一谈关乎教育人才和整个社会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用来成全人的
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用来成全人的。它是成全、培养一些人格完善的人,叫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今天,大伙的专业常识都已经这样发达,但大家的知识被忽视了。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可以由于一己需要,去抢夺方向盘击打司机吗?这个社会需要什么,大家需要的是知识与价值底线的默契。
成长是什么?是价值底线。成功是什么?是大伙追求的锦上添花。所谓人格完善的人,第一应该有完整的常识结构,这里的完整的常识结构指的是知识,指的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健康,指对公共规则的默契坚守,指一个人有科学素养,起码他不会被伪命题绑架。
一个人有艺术喜好,未必要考级,但在他自己寂寞失意的时候,他可以安慰和抚慰自己,这就叫完整的常识结构。
除此之外,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也是成长中应具备的。在我大概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给本科小学一年级上课,由于我要给孩子们一些习惯。我跟他们讲,在一所中学里,课堂上的规范答案越多说明你们的素质越高;但在大学里,标准答案越少,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源于己的内容,才叫一个集体的素质。
好的学校是鼓励提问的,这种提问会带来一种真的的革新发展的意识。当然革新中更挑战人格的,就是那样一种勇敢的、无所畏惧的、充满诚意的探索能力。
教育是干什么的?教育是作为一个体系,给社会一种鼓励性的人格方向,在这个方向上叫做成长。
第一个问题,完善的人格培养。
什么是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整个日月运行,无人监督它,它还能这么做,所以真君子要学习自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上有各种物种,人有自己不一样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彼此之间要有将心比心的担待和原谅。所以天行健就是向苍天学自律,地势坤就是向大地学厚道,对自己严点,对别人宽点,这个人就叫顶天立地了。
第二个问题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大家总说人有局限性,可以不被思维所限,不被格局所制,就真的走出来了。不要对孩子说,除去学习别的闲书都别看、别的闲事都别管,在今天这个年代,没一件事是跟大家生命不有关的闲事。
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生命修复能力
尽管所有些父母和老师都祝福大家的孩子无伤无痛过一生,但大家都了解,真的的伤痛到来时,你是躲不掉的,而非常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修复能力。
小学阶段,要加大孩子的公益教育
在小学阶段,要更多加大他们的公益教育,让小学生像上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去上劳动课、义工课。告诉孩子,不是你学习,家面所有人都要忍着你的脾气,都要跟着你的时间表。人只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为其他人服务,这是一个生态链,让孩子越小了解这点越好。
并非说小学、中学的时候先供着他,等到上大学将来再让他了解这类,那就晚了。小学的时候不为人付出,如何能有尊严感?孩子子在为其他人做事时,当大人谢谢一个孩子子时,他们都想着他是一个大人,是一个独立世界。所以小学要拿出来做义工课的时间,孩子也会通过个人体验理解大人赚钱困难。
到了中学,学生都要同意挫折教育。
今天这个媒介环境,让孩子们角逐的年龄提前了、恋爱的年龄提前了、各式各样的考虑都提前了。他的挫折已经提前了,你还不去教他如何面对挫折,这对孩子负责吗?
要让孩子为我们的行为买单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格,人应该是干什么行为都可以为自己买单的。
孔子过去说,“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意思是说,人在这个世界上,真的的见识是看其他人做事看出来的,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旁边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小心地去做,就能降低后悔。
孔子跟我们的学生说,想出去做官赚钱是吗?对你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说话少落埋怨,做事少后悔,你就了解如何在社会上当官做人了。
不要让孩子总抱着那些虚妄的梦想,学学这种底线。即使是这么小心,其实人还是会犯了错误,犯了错误没关系,只有犯了错误时才了解有没能力为我们的行为买单。
鲁哀公问孔子,你这么多学生,哪个算好学者,哪个学了解了?孔子说颜回,为何?他举了颜回在犯了错误时的两个态度。第一不迁怒,我错了就是我的责任,不迁怒别人,既不怨天也不尤人,不找任何借口,这叫不迁怒;第二不二过,相同的错误,这辈子不允许自己犯第二次,有一回错,下回别犯了错误了,这就叫为我们的行为买单。
第二点,我期望每一个孩子不要总把自己复制成偶像,不要把自己做成其他人的盗版,而是要让每一个人看见自己最好的样子。
而这个最好的人格是需要被鼓励的。鼓励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是为了他在将来掌握自律。当一个人越自律、越有自尊,在社会上自由的程度相应也会越高。
假如不自律呢?其他人总对你指指点点,这就是他律,他律不管用还有法律。到底舍弃自律他律,直到法律剥夺你的自由,还是加大自律,提高自尊,而取得自由,大伙自己判断。
家庭教育要从行为示范做起
告诉孩子,学习不是所有,而且学是为你一个人好,不可以由于你学习了,全家人都欠着你。
有句话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先进的父母做榜样。
什么叫先进的父母做榜样?父母有父母的工作,孩子有孩子的学习,大伙各干各的事情,父母要告诉孩子,我的工作没麻烦你,那你的学习我也不会替你操过多的心,你在学校有哪些委屈是你的人际关系,我不会替你去找老师,我也会处置好我的人际关系,这就叫做榜样。
做榜样未必要拿出你个人所有空闲,甚至牺牲自我去伴随孩子。在这里跟大伙讲几家过去传世家族里面的家教门风。
从曾国藩先生的家训开始。
人在少年的时候,最经不能的就是顺境,人在中年经不能的是闲境,而在晚年才最怕逆境。想想看,小时候顺风顺水,全世界都惯着你,这个孩子就无人格的历练,而到了中年也是闲着。其实,忙也是一种资格,说明你有价值,假如一个人中年时没由于忙碌而积累资源,那少年时过得太润就是生活一大不幸。
这个事既要告诉学生,也要告诉父母,不要老说再苦不可以苦孩子,人这一辈子吃的苦都是有定数的,孩子目前不吃苦,难道让他老的时候吃苦吗?
曾国藩先生说,我看一个大户人家日后是否会衰落,只看他家子弟三件事:第一,是否天天早起床;第二,是否可以干家务活;第三,是否爱念书。人能早起床,这是一个天地之约,是塑身,干家务活是云筑网,读书是一个人的明智。如此的人才有出息。
大伙常常说,我家孩子干活早起可能不可以,但念书一定读得多。可是大家的孩子真的是念书人吗?目前的孩子有的是为了考试而念书,并非他一个人真的喜欢读书。
大家评价目前的孩子是否念书人,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规范,假如你把念书当成一种学习技巧,那还不可以说你是一个念书人。只有一个人把念书当做一种生活方法,才称得上是真的的念书人。所以,只有孩子平常把念书当做一种休闲乐趣,他跟书才能结缘。
那如何才能让孩子爱上念书呢?我感觉要允许孩子读闲书,所有些虚拟和真实、艺术和哲学,这所有都没边界。鼓励孩子爱读闲书,总比不念书好吧。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有一句话说,要做眼里揉得下沙子的教育家。对待孩子成长,眼里得能容沙子。得做眼里揉得下沙子的父母和老师,这类既是家教,也是学校教育的宗旨。
再说说林则徐的家训。
他特别强调眼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会教孩子看天地,见众生,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林则徐这一门都很有出息,由于他不给他们留钱,林则徐说我的子孙如果如我,我还留钱做什么,他们本来非常贤德,自己已经有志向,钱多了损其志;我的子孙假如连我都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大家做老师、做父母、做基础教育的人,能带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毕生的习惯,假如让他了解要掌握靠自己,那他一辈子会受教无穷的。
大伙都熟知《少年中国说》,就是梁启超先生留下的。
梁启超他们家非常厉害,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他们家九个孩子个顶个出息,学的专业也都不重复。他们并非重复爸爸,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梁启超先生说不要做填鸭教育,他倡导爸爸妈妈要跟子女做朋友。他给九个孩子一共写过五百多封家书。他说,做父母的人要有趣味,养出来的孩子才有趣味。老师父母可以想想这句话,大家自己是个有趣的人吗?
梁启超先生还说过,通达、健强的生活观,是维持乐观的第一要诀,这是一条家训,也是一种价值观。
我想,教育是给自己对文化的相信,再用这种相信去教化其他人。大家的心定了,将来就乱不到哪儿去,大家给学生一些非标准答案,世界就不会绑架大伙的判断。老师跟父母有交流,家校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判断,大家的孩子就有最后的港湾,可以帮助成长,是世界最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