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父母课堂:对你说为何你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日期:2025-05-07     来源:www.kpxbj.com    浏览:690    
文章简介:现在,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母亲提出需要。教育专家蒙谨告诉聪明母亲,要擅长洞察和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要可以“与时俱进”。
家长课堂:告诉你为什么你走不进孩子的内心

现在,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母亲提出需要。教育专家蒙谨告诉聪明母亲,要擅长洞察和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需要、要可以“与时俱进”。以下是聪明母亲不该做的10件事。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母亲亲?”

伴随就业角逐的加剧,把孩子的平时照看委托给保姆的母亲愈加多,而后来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靠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母亲亲,还是阿姨亲?”

看法: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没办法替代妈妈在孩子成长中有哪些用途。再忙的母亲都应保证天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了解亲子互动不只使孩子得益,母亲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2.总说我不如隔壁孩子

十个母亲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哪个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哪个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哪个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哪个的孩子书法已赴日展览……

看法:可以说,爱攀比的母亲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攀比导致的苛求也将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当孩子日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母亲的意,向上的动力就会消失,这时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没办法触动他。

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

生性敏锐的母亲特别容易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反复提醒、唠叨。

看法:在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母亲眼里,孩子缺少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爸爸妈妈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导致“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了解自我保护的什么时间要诀后,大胆放下,让孩子在尽量大的活动范围内尽心体验自由。

4.期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

母亲总期望孩子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母亲发现孩子最好的朋友只不过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

看法:功利心较强的母亲都期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觉得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大家,孩子也一样。

5.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母亲,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非常淡漠地说:“你如何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英语磁带听了没?”

看法:童心已泯的母亲总是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总是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将来,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与孩子在一块尽兴玩耍,是做母亲的打开孩子心扉的要紧渠道,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6.太喜欢看长篇电视肥皂剧

超级电视迷母亲总以为自己在家呆的时间够长,对孩子的起居照料也够多。然而,此外呢?母亲对着电视度过居家的分分秒秒,对孩子而言,她等于人在心不在。

看法:家人每周至少应设置两天“关电视日”,家人一同阅读、交谈或游戏;平时开电视时,最好只开一台电视机,母亲应选择电视节目和孩子一块看。也可以带孩子看马戏、魔术、音乐类的电视,与孩子交流对电视节目的怎么看,从而把看电视的活动演化为亲子交流的平台。

7.绝对不愿吃一点点亏

在大家抱怨目前的孩子愈加自我中心、愈加不会“宽忍”二字的时候,大家先要反省自己:作为母亲,大家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么?

看法:不少母亲,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角逐”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非常可能是缺少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以后即使有一技之长,也非常难获得团队的认同,最后也难有大的出息。

8.讲话不算数

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母亲不诚信,那样,我为何要诚信?

看法:打“承诺牌”的母亲,其出发点都没错,是期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物质刺激,使之有动力。然而,母亲为我们的“爽约”探寻各种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那样,孩子以后也会为自己办不到的事探寻各种借口,从不道歉及检讨自我。这是一种哪种后果?

9.对我朋友比对我还亲热

把最亲的母亲视为我们的“专利品”,不允许母亲对其他人表现出亲密。

看法:,这种“霸道”的心态,事实上是幼童心理上构筑安全感的一种方法,母亲不必为此感到过分忧虑。伴随儿童交往圈的扩大,及情感寄托的多样化,他会渐渐掌握与身边的人推荐母亲的关怀,他的妒意,也不会如小时那样激烈了。

10.太胖的母亲,或者,不修边幅的母亲

儿童的认知还未成熟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以貌取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儿童常见期望母亲有卷曲的长发、穿裙子、化淡妆,被小伙伴们称羡,这与儿童对母亲的感情无关。

看法:可以对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也可以征询他们的建议:“你期望母亲穿哪种颜色的裙子?”或者“母亲喝减肥茶也可以,但非常可能没力气抱你,你乐意么?假如你有度量根据孩子的意愿改变自己,亲子之间的氛围会更融洽,孩子反过来也会根据父母的意愿,来改变我们的习惯。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